【
制藥網 政策法規】隨著社會的進步,中醫藥的發展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市場的持續擴大,從國家到各地,多年來一直在發布利好措施,從多方位圍繞
中藥材、中醫藥服務等方面,來加速中醫藥的傳承創新。
如自2019年以來,我國就已先后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眾多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剛進入2023年,中藥領域就又迎來了多項利好政策。
1月4日,國家藥監局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加強中藥材質量管理、強化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監管、優化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管理、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重視中藥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藥標準管理水平、加大中藥安全監管力度、推進中藥監管全球化合作等方面提出三十三條具體措施,要求全面加強中藥全產業鏈質量管理、全過程審評審批加速、全生命周期產品服務、全球化監管合作、多方位監管科學創新,向縱深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藥品監管實踐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藥科學監管體系建設。
此外,在前不久,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5部門出臺《關于推進廣東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要普遍將中醫藥服務納入簽約服務內容。
《方案》提出,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完成中醫館設置,加強15%的中醫館內涵建設,提升服務能力。探索在1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設置“中醫閣”,改善診療環境。普遍將中醫藥服務納入簽約服務內容,加強簽約團隊中醫藥人員配置,鼓勵家庭醫生(團隊)掌握和使用針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中醫藥技術方法,提供中醫治未病和中醫康復服務,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優化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不斷提高老年人和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分析人士認為,就中醫藥板塊不斷受政策利好的發展趨勢來看,在中藥臨床數據的不斷完善、中西醫結合的引導推進下,未來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將進一步得到發揮,產業也將迎來深層次的發展。根據沙利文預測,中醫診治的滲透率有望從2019年的13.3%提升到2025年的16.6%,中醫診療在我國醫療健康行業中的地位也將穩步提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